跳至主要内容

艮为山卦类象详解大全,六爻八卦之艮卦代表万物类象

今天给大家汇总下有关六爻八卦中的艮为山卦类象详解方面的内容,包括六爻八卦之艮卦代表万物类象。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艮卦五行为:土,艮卦方位类象:东北(后天八卦),西北()。 八卦包括:,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1、艮卦正象类象:艮覆碗。即一阳爻在上,二阴爻在下的卦象。表示阳少阴多,阳小阴大,上小下大,有山象,所以艮卦的正象为山。表示一种向下向右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表示一个事物发展到顶点了,必须谨慎,否则就要向相反方向发展了。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表示有阻碍,困难,因为上山是很艰苦的,费力气的。还能表示表面实的,内里虚的,上实下虚的事物。 2、艮卦卦德类象:为静止。因为山上小下大,是稳定的,还因为上到山顶了,再往前走就要走下坡路了。所以必须停住脚步,观察分析,因势利导。“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艮其止,止其所也。” 3、艮卦概念类象:终止,高,退,拒,防,顽,宿,保护,孤立,鼓起,贞固,安居,沉着,冷静,慎守,建设,改善,光明,变化,更替,隐蔽,困苦,阻碍,存在,抑止,主观,任性,界限,重新开始,静止,笃实。 4、方位类象:东北(后天八卦),西北()。 5、数字类象:七,五,十,八。 6、时间类象:上午一时至五时,共四小时。每月二十三日。 7、干支类象:十干为戊,己。十二支为丑,寅。五行为土。纳甲为丙。 8、人物类象:艮表示青少年、儿童,有发展前途的人,有独立能力的人,山野僧尼仙道之人,与矿山建筑有关的人。少男,少年,儿童,官僚,贵族,继承人,亲戚,僧尼,指导者,独裁者,土建工作者,警卫,闲人,奴仆,矿工,石匠,守门员,主观主义者,训犬者,狱吏,犯人,畜财者,储蓄所人员,忠实者,孤独者,保守主义者,欲望强的人,法官,偏激者。 9、人体类象:鼻,背,手背,指,关节,胃,趾,脚背,左足,乳房八卦的万物类象详解,颧骨。 10、动物类象:有牙,有角的动物。虎,鼠,狗,狼,熊等百兽,喜鹊、鹜、鹘等,爬虫类、昆虫、家畜等有尾之动物。 11、物体类象:岩石,门板,橙子,台阶,箱子,柜子,桌子,石碑,硬木八卦的万物类象详解,硬的果实,厨柜,土坑,柜台,磁器,石刻,石块,伞,钱袋,列车,床,金库,坟墓,土堆,山坡,座位,屏风,鞋,手套,墙壁,门坎,阶梯。 12、场所类象:山,假山,丘陵,高台,休息室,堤规,交叉点,境界,坟场,山路,小路,阁寺,房屋八卦的万物类象详解,门闩,监狱,公安局,派出所,贮藏室,仓库,大楼,银行,城墙,围墙,影壁,帐篷,宗庙,祠堂,矿山,采石场。 13、形状类象:坚硬的,不动的,静止的,高的,坐着的,弯腰的,逞能,向下发展的,上硬下软的,石造的,坚固的,顽固的,变化的’与手脚有关的,相反的。 14、天时类象:有云无雨,多云间阴。气候转折点。雾,岚。 15、地理类象:山径路、近山城、丘陵、坟墓、东北方。,为径路,为小石。 16、季节类象:立春(冬末初春,阴历正月前后)。 17、味道类象:甜。 18、颜色类象:棕,咖啡,棕黄。 19、病象类象:脾胃之病,不食,虚胀。鼻,手,脚,背之病,麻木病,关节病,血病,血液循环不良,各种痘疹,皮肤过敏症,肿症,凸起的炎症,疑难症,营养不良症,肿瘤,结石症,血脉,气血不通症。 20、家宅类象:安稳,诸事有阻,家人不睦。春占不安。 21、屋舍类象:东北方之居、山居近石、近路之宅,为阍款。 22、饮食类象:土中物味、诸兽之肉、墓畔竹笋之属、野味。 23、婚姻类象:阻隔难成,成亦迟,利少男之婚。春占不利,宜对乡里婚。 24、求名类象:阻隔无名,宜东北方之任,宜土官山城之职。 25、求利类象:求财阻隔,宜山林中取财。春占不利,有损失。 26、生产类象:难生,有险阻之厄。宜向东北,春占有损。 27、交易类象:难成,有山林田土之交易。春占有失。 28、谋望类象:阻隔难成,进退不决。 29、出行类象:不宜远行,有阻,宜近陆行。 30、渴见类象:不可见,有阻,宜见山林之人。 31、疾病类象:手指之疾、脾胃之疾。 32、官讼类象:贵人阻滞、未讼未解、牵连不决。 33、坟基类象:东北之穴,山中之穴。春占不利,近路边,有石。 34、姓字类象:宫音,带土字傍姓氏,行位五七。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易经》的五种原始版本

目前我们能够找到的汉代版本的《周易》,除了马王堆帛书版和阜阳竹简版外,还有一个“熹平石经”版。熹平石经刻于东汉熹平年间(172-178年),由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亲自书丹,将《周易》等经典刻于石碑,立于太学。熹平石经是最早的刻于石碑上的官方教科书,比唐代的开成石经要早了好几百年。虽然石碑自汉末以来屡经劫难,如今已经残存不堪,但是经过屈万里等学者的精心搜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部分石经残石上的《周易》,经过比对,我们发现,东汉熹平石经版的《周易》和唐代开成石经版的《周易》,虽然同是官方教科书,但是个别字的写法上还是有差异的。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两者最大的不同,体现在排版上面。 熹平石经中,《周易》的经文原本是与易传分开刻的——所谓易传,就是对《周易》的注释了,包括《彖》、《象》、《系辞》、《文言》等一系列作品。我们看到,在唐代的开成石经中,这些《彖》呀《象》呀的注释,已经全部混在经文里面了(据说最早这么干的人是东汉的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他觉得这样有助于大家理解)。所以我们今天打开《周易》时,常常会看到经文里夹杂着什么“《象》曰”、“《彖》曰”、“文言曰”的话,请暂时不要理会它们,因为这不是《周易》原本的内容。 说到此,我们手上已经拥有了五个版本的《周易》,依年代分别是: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版(战国后期) 西汉马王堆帛书版(公元前180-前170年) 西汉阜阳竹简版(公元前165年以前) 东汉熹平石经版(公元175年) 唐开成石经版(公元830年) 经过对这五个版本的比较,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周易》的经文(除去传文后)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最早的版本(上海博物馆版)与目前的通行本,基本没有经过任何删节和改动。唯一不同的是字的写法:前一种是用战国时的楚国文字抄写,而我们手中的通行本子上是简化字。 其他证据也表明,至少在战国时期,《周易》的经文内容就已经定型了。据《晋史》载,西晋武帝时(约公元280年左右),一个伟大的盗墓贼在汲郡(今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了一大批竹简古书(即著名的“汲冢古文”),其中就有古本《周易》。 这个伟大的考古发现被官方得知,并派出荀勗、和峤、卫恒、束皙等学者对这些古籍进行整理。由于这批古书都是用战国文字书写,西晋时人已经不易辨认,所以颇花了好些年功夫,后来,据《晋书 束皙传》载,专家组整理出“《易经》二篇

1993年出土了一套秦简,让本已失传的易学经典重见天日,实为商代《归藏易》

说到易经,很多人想到的是《周易》,事实上《周易》只是易经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因为除了这本流行于历朝历代的《周易》之外,我国上古三代还有其余两本《易》,也就是《连山》以及《归藏》。根据史书《周礼注》记载:“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也”,但这一本夏代《连山易》在汉初时期遗失,而商代的《归藏易》一在魏晋以后失传。也就是说在魏晋之后,世间再无《连山》《归藏》,三易有二易成为了历史遗憾;而现代考古则弥补了这些历史遗憾。 1993年出土了一套秦简,让本已失传的易学经典重见天日,实为商代《归藏易》 众所周知,我国在考古上非常的重视先秦特别是三代时期的古墓遗址,因为这些古墓不仅能够出土大批的稀世珍贵文物,而且能够出土大量历史实物资料,大大的弥补史书的不足以及错误之处。还有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大量的先秦史料毁于一旦,绝大多数上古古籍成为了失传古籍;造成了史书记载的不足,而先秦古墓中保留下来的历史古籍则为研究历史真相提供了原始的实物资料。 1993年出土了一套秦简,让本已失传的易学经典重见天日,实为商代《归藏易》 谈及秦简,世人熟悉的皆是睡虎地秦墓中的出土。这些竹书涉及秦始皇时期的法律,医学,文学成就等等方面,成为后人了解战国至秦朝国家制度的出发点之一,也为我们恢复了秦国整个法制系统是怎么运行的。相比之下,王家台秦简就没有那么多人知道了。 1993年,湖北荆州的王家台被发现有十余座秦墓,考古专家在清理墓葬的时候,于第十五号墓发现了一批竹简(就是古代的竹书),这些书涵盖文学,医学,法律等等,有不少还可以横向的与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对照,更精确的重现古籍原貌。而在众多竹简中,最新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归藏》了。 1993年出土了一套秦简,让本已失传的易学经典重见天日,实为商代《归藏易》图片不是出土的归藏文章 易学是一门玄妙的科学,因为内容繁杂,对理解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它不像其他思想体系一般“好上手”。例如,儒家思想,虽然著作最多,旁枝最广,但同时它的价值观比较普世,学习下来人人可说出道理一二。易学则是即便读了著作,依然不能触及其核心。但是即便这样,我们依然知道易学有一本传世之作,叫做《周易》。 《周易》创作于周朝(相传是周文王姬昌所做,但是没有得到证实),以阴阳二元论为根基,描述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给未来以预测。(可能一提到“预测”就有人要说它是封建迷信了,但其实和人们所想象的鬼神之

新出土《道德经》古本和现本有些差异,对我们产生了不小影响

老子的《道德经》成就于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之间,离现在有二千五百年之久。 著作成就后,后世逐渐有多个版本出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版本大都是汉文帝时期的河上公注本,以及魏晋时期的王弼注本。这两个版本被我们广泛使用。 但自1973年,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道德经》甲、乙两个版本(乙版多了一百多字是重复的文字),以及1993年湖北沙洋县郭店村出土的竹简中(公元前四世纪的抄写版,离老子时代最接近,很可能就是老子的这个时期),发现这些古版中的文字,和现在的流行版本中有许多不同之处。 新出土《道德经》古本和现本有些差异,对我们产生了不小影响河南老君山 老子隐修之地 我们列举几条被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道德经》内容,和古版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差异对我们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古本: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今本: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十四章,现在我们熟知的意思和老子原本的意思是全然相反了。 老子的原意是要把持住现在的法则,以驾驭现实。现在的流行版本意思是,要固守远古的大道法则,以驾驭现实中的变化。 老子并不是老古董,他一再否定周朝礼乐阶层文化。他对当时推崇的古代先贤言论一向反感。后来法家同样认同老子,商鞅曾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治理国家也不需要效仿固守古代的法则。” “治世不一道,治国不必法古。”—商鞅 所以老子怎么可能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这样的话。 他又不是孔子。 新出土《道德经》古本和现本有些差异,对我们产生了不小影响 古本:唯有环官,燕处昭若。 今本: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这个差别就有意思了。 老子是说执 政要像环官一样持重沉静和警惕。“环”这个字就是“环视四方”,环官是当时朝廷负责安全、侦查、保卫以及外交工作的官员。 “燕处”是指没有在所处部门的办公室办公,而是在家里休息的时候。“昭若”是指“这”个样子,什么样子呢?这个要联系前文“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像环官一样,无论身在何处,都要保持时刻警惕,而又要沉静持重。 看看现在的“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是个什么意思?变成了儒家学派对权势超脱淡然的意思。 新出土《道德经》古本和现本有些差异,对我们产生了不小影响 古本: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 今本: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哈哈,这个就有